学生 教工 校友 考生 访客

  • English
  • Deutsch

同济要闻

您的位置: 同济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同济出版社首发《收缩的城市》中译本

来源:新闻中心 发表时间:09/12/2012 阅读次数:

城市是有生命的,有增长期,自然也会有衰落期,“城市萎缩”已成为全球城市所普遍面临或即将面临的共同问题。9月11日下午,同济大学出版社首次引入国内的《收缩的城市》中译本在我校东校区首发,“收缩的城市”主题学术论坛同时举办。

1

我校副校长伍江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在我国不断快速推进城市化的今天,《收缩的城市》一书为我们带来了另一种声音:“城市也可能收缩,并且‘收缩’已成为今日全球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无疑将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提供重要启示,对于我国城市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城市进入衰落期的事实本身不可怕,可怕的只是人对衰老的无知。”我校副校长吴志强教授在主题讲演中指出,虽然中国的城市化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然而,“城市萎缩”离中国城市并不一定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遥远。他预测,中国城市中的一批城市将会在2025年上下进入衰落期。面对中国未来最有可能出现的区域性城市群的萎缩,中国的城市规划要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准备,用新的方法和技术来应对城市发展、扩张和增长管理,也应对城市衰退或人口迁出。

《收缩的城市》一书是由德国联邦文化基金会支持的“收缩的城市”计划的研究成果之一。该书以英国曼彻斯特、利物浦,美国底特律,俄罗斯伊万诺沃,德国哈勒、莱比锡及日本东京等城市为研究标本,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对城市收缩过程的成因和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收缩的城市”计划负责人、《收缩的城市》原版主编Philipp Oswalt教授在当天的学术论坛上介绍了这一研究计划。他表示,“收缩的城市”这一概念的提出表明了一个重要的转变:“城市一味增长的时代终结了。”

Philipp Oswalt教授说,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中国即是这一城市化进程中具有典范性的国家之一。尽管“城市增长”仍将占主导地位,但“城市萎缩”长久以来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正常状况,并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他认为,到本世纪末,城市增长和萎缩的进程将趋于平衡。

Philipp Oswalt教授指出,20世纪城市萎缩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口老龄化、郊区化、后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变革,以工业区的衰败为主要特征;而21世纪城市萎缩的新成因在于产业合理化、服务行业合理化,空置的办公楼、商场及机场,将成其新的标志。他认为,气候变化和化石燃料时代的终结,将成为新的城市萎缩过程的重要原因。21世纪城市萎缩的进程不仅会继续深化,也会出现新的形式。中国也将受到影响。

2

相关视频新闻链接:http://news.tongji.edu.cn/catv/player.asp?id=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