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下午,同济创新创业辅修项目启动式在中芬中心举行。我校研究生院、设计创意学院负责人,中芬中心创新导师,Tedx上海总策展人徐宗汉、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意总监达彦及辅修项目的30余名同学参加了启动式。远在芬兰阿尔托大学的Timo Nyberg教授也通过Skype与师生们现场连线,感受了在场同学的精彩创意和热情活力。
同济创新创业辅修项目由我校中芬中心和设计创意学院联合发起,面向同济大学、阿尔托大学各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开放,于本学期进入项目试运行阶段。本学期同济创新创业辅修项目开设4门必修课程,共有56名同济学生报名,最终38人入选,其中本科生10名、硕士生27名、博士生1名。包括辅修项目课程在内,本学期中芬中心共开设11门课程,有480余人次选修。
同济创新创业辅修项目课程有三个特色:项目课程开放性,课程不仅向项目学生开放,其他同济学生(含国际交流生)也可以将项目课程列入本科生公共课或研究生跨学院课程进行选修;课程时间灵活性,项目课程将结合国际师资、企业师资及跨国线上授课等操作实际,将密集型课程融入学期安排;考核方式多样性,课程将采用灵活的评估考核机制,不仅包括课堂中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评估,还将把同学们的项目成果引入市场和企业,让业界评价学生成果的可操作性。

启动式上,在场的中芬中心工作人员和参加过中芬中心活动的学生用自己的切身体会诠释了大屏幕上的十个辅修项目关键词:跨学科、跨文化、多重利益相关者、PBL(基于激情/项目/问题/个人/游戏的学习模式)、包容性思维、拥抱不确定性、实验性、同感……徐宗汉老师更是为这一项目提供了两个新的关键词:目标明晰、梦想之队。这些词汇不仅是同济创新创业辅修项目的关键词,更是中芬中心成立三年来践行努力的缩影。作为由同济大学和芬兰阿尔托大学共同建立的国际交流平台,中芬中心一直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一个跨文化、跨专业的沟通交流平台,通过促进学生与学者、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贴近社会的学习工作平台,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讲座与课程形式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轻松自由的创意-创新-创业平台。中芬中心鼓励跨学科合作、包容性思维,激发异想天开的点子、天马行空的创意,也支持脚踏实地的工作、寻根究底的探索。中芬中心不仅在实践着一个包容、多样、创新的教育梦想,也在帮助越来越多的人实现梦想。
在简单的热身游戏之后,参加辅修项目的同学迅速熟悉起来。他们和来自中芬中心的指导老师们被分为五组,分别就城市交通、城市农业、老龄社会、空气质量和食品安全五个话题开展工作坊,利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给出了自己对于话题的解决方案。在小组展示环节,五个小组或采用角色扮演,或采用故事版的形式阐述了他们对于各自话题的想法或应用产品雏形。虽然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这是他们首次参与到跨专业、跨领域的团队合作中来,但这种形式对于他们灵感激发、呈现模式的帮助已可见一斑。
观看小组展示之后,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雷星晖表示,同济大学需要中芬中心这样一个国际平台,帮助同济学生在发挥动手能力特长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去思考。阿尔托大学的Timo Nyberg教授通过Skype向同济创新创业辅修项目的同学表示欢迎,他赞赏了同学们的小组展示,并向同学们介绍了阿尔托大学相关的创业项目,也希望将来同学们可以到阿尔托交流。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中芬中心副主任娄永琪认为,现实的诸多挑战并不是某个专业的人群可以单独解决的,我们需要不同领域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合作。这是一个改变自己的机会,更是我们改变世界的方式。中芬中心将一直为大家提供更丰富的机会、更宽广的平台来打破界限、跨越界限,创造一个有更多可能、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