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教工 校友 考生 访客

  • English
  • Deutsch

同济要闻

您的位置: 同济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崇明生态岛建设国际评估报告》

来源:新闻中心 发表时间:03/10/2014 阅读次数:

崇明生态岛建设成效如何?其建设发展模式有何成功经验值得向更多类似区域推广?3月1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崇明生态岛国际评估报告》,这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针对“发展中国家大都市圈内生态示范区域的建设进程”开展的国际评估。同济教授参与该项目研究。

评估结果显示:崇明生态建设的核心价值反映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绿色经济理念,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崇明发展模式;它具有国际推广的潜力,对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探索区域转型的生态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把崇明生态岛建设作为典型案例,编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绿色经济教材。

报告全面评估崇明岛在“社会、经济、环境”三大可持续发展要素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总结了崇明岛有序推进生态建设的有益经验,并指明了未来各领域的努力方向。报告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和文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区”、“水”、“固体废弃物管理”、“低碳经济和能源效率”、“农业和有机产品”以及“可持续交通”等七大主题。报告对崇明岛在这七大主题方面的基本愿景、现状及其机遇挑战进行逐一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及行动计划。

从整体评估结果来看,在“走生态发展道路”这一整体战略指引下,崇明生态岛建设方向明晰,基础建设逐渐铺开,自然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饮用水安全、水污染控制等方面成效突出,对外联系能力飞跃提升,零散式农业经营已开始向绿色、有机品牌体系建设转变,具备了“在十二五期间努力确保全岛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的能力。

在以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迫切任务的发展中国家,生态型道路是否走得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特别顾问王之佳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本次国际评估系统性地总结并评价了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发展模式、技术集成体系及示范效益,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崇明生态发展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这将为发展中国家的类似区域提供借鉴。”

2011年11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上海市科委就崇明生态岛建设与评估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为合作平台,对崇明生态岛建设发展模式及成效进行国际评估。项目自启动以来,国际评估专家多次赴崇明岛实地考察,在同济大学、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等支持配合下,与上海市政府相关委办局、崇明县政府、当地企业和居民进行了全面调研。

鉴于未来崇明生态岛建设将逐步由“单纯的基础建设”转向“建设与运营并重”的发展模式,以及崇明岛仍处于发展初期,社会经济水平不高,面临基础设施水平滞后、人才资源不足等发展瓶颈这一现状,报告还对崇明生态岛未来发展提出了多项建议:在崇明建立生态文明特区;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系统推广示范项目;全方位巩固、提升生态岛建设成果,推广生态岛建设崇明模式;加强人才培育,加大区域协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