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08)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教授,汪品先每每提到中国历史上'重陆轻海'的传统给当今中国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总有一种切肤之痛。如今来到政协会场,他还想执著地表达自己对'重陆轻海'的否定,并拿出了新的论据。
'近半个世纪前,学术界前辈提出'上天、入地、下海',指出我国地球科学发展的方向。然而,假如将海洋、固体地球和大气的研究比作地球科学中海陆空三军的话,'海军'显然是三者中的弱项;其中面向深海大洋的研究,又属'弱'中之'弱'。而这与当今世界的走向大相径庭。'出于对'深海研究'的挚爱,汪品先描述中国深海科研的现状时充满深情。这位和海洋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学者说,他此生只有'三个愿望':一是开展深海大洋钻探研究;二是建立国家公用的调查船队;三是建立深海的海洋研究中心。现在他的第一个愿望已经实现,而后两个愿望还没有着落。海洋科学界都知道,汪品先的三个愿望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地球科学的突破点,主要在于深海研究;我国虽然具有世界上最大的地球科学研究队伍之一,但长期以来却缺乏深海大洋研究的力量--深海研究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地球科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海洋强国'虽然离中国尚远,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壮大,我国已明确提出'走向深海大洋'的目标。我国在太平洋的资源调查、南北极的科学探索和南海大洋钻探的成果等,都标志着深海大洋的调查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稿件来源 摘自《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