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至17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而节约型校园创建活动在同济大学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此,学校将以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开展为契机,把节约型校园建设提升到校园文化的高度,把阶段性活动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把意识层面上的活动与永久性展示活动相结合,让“节约是美德,节约是生产力”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日前,学校召开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会议,对有关工作作了部署。
我校创建节约型校园具有良好的基础,建筑、机械、电子、环境等学科优势,为在创建节约型校园过程中,可以不仅仅局限于认识层面,通过相关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使得在节能技术的应用、节能措施的落实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便利性,使节能成为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效果。
早在两年前,学校开始了节约型校园的创建活动,专门成立了节能管理委员会,设立了能源管理办公室,针对学校情况,制定各项节能制度。同时,以“节约是美德,节约是智慧,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为主题,在校内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目前,学校在节水、节电以及新能源的利用等方面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在节电方面,2003年9月以来,学校陆续在学生宿舍楼安装了智能IC电卡,不仅方便了管理,也起到了节约用电的作用。经测算,没有安装IC电卡宿舍楼,人均年用电量为437.51度,而安装了智能IC电卡以后,人均用电量减少了45%,仅为260度左右。在节水方面,学校对所有校区的浴室及开水房进行改造,新装IC卡智能洗浴龙头和IC智能开水龙头,既节约了水资源也节约了燃料,节能幅度在40%以上。
此外,在发挥学科优势,对外承接节能服务方面,学校教师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包括:参与宏观政策、法规的制定;参与节能空调系统的设计;参与空调系统的节能改造;参与新能源与清洁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的科研项目等。
结合基本建设,学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大量考虑了节能措施。以正在建设中的项目为例,旭日楼改建、教学科研综合楼、游泳馆、大礼堂改建、中法中心等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地源热泵、末端平面辐射空调系统、独立新风系统、冰蓄冷系统、中庭通风系统、变频供水系统等节能措施。
学校在学生浴室屋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系统,使20吨水温稳定在30℃左右,每天可节省燃油87公斤,一年光照以250天计,一年节油21750公斤。学校还主要针对学生浴室的淋浴水,采取了中水回用措施,建立生活污水处理站,使之达到排放标准后用于绿化浇灌,以及给学校池塘补水。同时还可利用淋浴废水的温度循环加热,此举不仅能大大节省水资源,美化校园环境,还能节约热能等资源。仅此几项措施,经测算每年节约费用在30多万元。
把节约型校园建设成为一种校园文化,除了切实采取措施,把能源显著节约下来以外,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必须在校园内形成浓郁的节能氛围,使节能真正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因此学校考虑,针对一些标志性的节能项目,通过制作模型等方式,让师生生动了解节能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