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教工 校友 考生 访客

  • English
  • Deutsch

同舟济事

您的位置: 同济首页 > 同舟济事 > 正文

实习园地绽新枝——我校校外实习工作做出新探索

来源:新闻中心 发表时间:03/02/2007 阅读次数:

作为培养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重要环节的校外实习工作,能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教学手段?在大规模组队实习有困难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分散实习是否可行,能否收到预期效果?通过校外实习,学生是否能够如愿获得一张就业的准入证?

在不久前我校召开的校外实习工作会议上,来自土木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的大会交流发言,带来了这方面的一些新思路、新举措。

多媒体,开创实习新天地

打开桥梁工程系网站首页,桥梁图片资料库、桥梁三维模型库、桥梁生产录像库、《中国桥梁》电子画册等多个目录一一展现在眼前。这就是土木学院副院长陈艾荣教授介绍的“桥梁工程数字化教学平台”。

桥梁结构的构造和施工,是教学实习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桥梁系的同学们一方面深入工地、现场感受桥梁工程建设,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网上“数字化教学平台”,尽可能多地接触实际工程项目,直观了解桥梁结构的内部构造,进而深化对构造与受力、材料特性、施工方法等相互之间关系的理解。

“图片资料库”现已收集2000多张国内外桥梁图片及其详细资料,可通过七种方式检索浏览;“三维模型库”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梁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等典型桥型的主要构件和施工过程;“生产录像库”存有多个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的现场录像片……“可实现现场实习有时也无法达到的各种角度观察的效果。”陈艾荣教授说。

精严管理,分散实习散而有序

以大学生个人为单位进行单独式分散实习,能做到有效监管、收到预期效果吗?电信学院孙懋珩老师介绍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首先要“早”做动员。早在寒假来临前,电信学院就召开专业生产实习动员大会,开始部署暑期实习工作,发动同学们自行联系实习单位。“严”加检查是关键。实习第一天,所有学生实习信息全部反馈到位。指导教师按实习单位所在区域划片上门检查督促,对赴外地实习的学生则用长途电话查访。一旦发现有实习不到位等问题,即刻责令学生改正错误,认真完成实习任务。

“细”加管理求实效。实习过程始末,老师与学生通过电子邮箱、BBS、电话、传真等保持随时联络沟通。在实习中期阶段,同学们的邮箱还会收到老师发来的往届学长们的实习心得,供大家借鉴。

实习,与就业紧密挂钩

“我们软件学院70%以上的毕业生就业于跨国公司,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先经过实习阶段而随后被企业留用的。”软件学院副院长万金友教授的话,让不少人惊讶。

有一个个确凿的数据为证:四年来,软件学院共有500多名本科生先后在25家重点实习基地实习,大部分基地都是著名IT企业在沪的研发机构。其中,惠普中国软件研发中心累计接收100余名学生实习,现已有近70位被正式录用;25人在IBM公司实习,26人在柯达公司实习,31人进入花旗公司实习……

实习能与就业成功对接,源自学院实施的较长期全职、双向选择式的实习模式:本科生到了大四,要进行为期一年的全职实习;实习岗位先由各大企业提出,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加入企业实际项目的研发当中。万金友老师介绍说,学生要通过多轮笔试、面试之后,才能获得实习资格,极大地激励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而一年的时间可使学生对企业、企业对学生双向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