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获悉,该院曾群、陈剑秋牵头的设计团队提交的方案被选为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建设方案。作为上海世博会“一轴四馆”之一,主题馆预计总投资约8亿元,设计总面积12万平米,也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单体面积最大的展览建筑。
上海世博会主题馆位于上海世博会规划围栏区B片区世博轴西侧,设计控制范围北起北环路、南至南环路、西起园二路、东至园三路,用地面积约172亩。作为2010上海世博会为数不多的永久保留建筑之一 ——地上建筑面积8万平米、地下建筑面积4万平米的主题馆,世博会期间将主要反映当今世界快速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加速增长背景下的地球、城市、人三者之间的关联和互动,揭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
主题馆设计吸引了境内外诸多实力强劲的设计单位参与竞标。“同济方案设计构思来源于对上海城市生活的记忆空间——里弄片段的解读和提炼;屋顶形式表现了上海特有的城市肌理。”该院设计一所所长曾群说,“我们的设计主要试图表现大型展览建筑特有的韵律感和空间感。”在方案中我们看到,三角形窗户式屋顶层层叠叠滑过去,犹如风过水面,涟漪片片,其实它是由8个36m×63m的体量组合而成的大空间。没有了单调与沉闷,有的则是其与周边建筑的和谐交织、协调共生。曾群介绍,主题馆南面形成入口灰空间,成为大量人流等候、交流的室内外过渡空间;北里面屋面则延伸为墙面;而东西侧立面突出表现钢桁架的逻辑结构,其上敷生大量绿色植物,以突出生态节能理念。“采用这种单元式布局,世博会期间主题馆由二楼的天桥可以与世博人行天桥方便连接。”
“节能是我们设计中始终贯穿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理念。”设计二所副所长陈剑秋说。世博主题馆主立面正南北朝向,南立面的大尺度挑檐,能很好地遮挡夏季阳光的直射;场馆屋顶的巨大三角形天窗可以很好地采集阳光、形成风道;而东西立面山墙上运用的立体绿化,可以有效地减少太阳直射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对于大天窗带来的雨水排泄问题,陈剑秋解释,“我们将屋面划分成中等尺度的汇水面积,每一个向下弯折的屋面形成坡屋顶,弯折的下部安置多斗制排水天沟。”这些收集来的雨水不会白流掉,通过过滤、沉淀等处理,可以作为中水用来灌溉等。
据悉,主题馆将于近期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与半开敞式世博轴、中国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等共同组成上海世博会园区的主要集聚场所。而世博会后,主题馆将变成标准展览场馆,与周边的中国馆等共同组成集展览、会议、活动和住宿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曾群、陈剑秋均是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精英,钓鱼台芳菲苑、中国银联上海信息处理中心、上海汽车会展中心等均出自他们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