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4日两天,医学院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一张张诊疗床让一间间办公室成为了临时诊室,各种穿刺模型、缝合模块、手术器械把会议室布置成了临床技能考点,电脑荧屏上的心电图、X光胸片、骨骼片、CT片俨然使医学院机房成为了读片、读图的实验室,这就是医学院组织的一场临床技能考试,对象是即将结束实习的2003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考试采取客观结构式(OSCE)方式,包括标准化病人(SP)站点、操作技能(含穿刺、缝合拆线)站点及计算机考试站点(含心电图读图、X光、CT读片、临床病例分析)。
2003级共有142名学生参加考试,并聘请来自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同济医院和东方医院的12名医学专家作为评委。与以往历届考试不同的是:15名志愿者经过培训,不仅作为标准化病人(SP)供同学进行考试,还作为考官来评测学生的问诊与体格检查能力。
通过电脑随机抽签编组,同学们有序地参加了OSCE各站的考试。他们对SP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并和“病人”讨论临床诊断和处理意见,在检查过程中怕“病人”受凉,同学们轻轻地为SP盖上毛巾被。在技能考点,同学们按临床的真实要求,在模拟的无菌环境下分别做了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以及皮肤缝合、拆线等操作,看到他们准确的定位、熟练的进针、抽液、测压以及模块上对合平整、结实美观的缝线,考官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机房中,同学们根据简略病史,结合心电图、X光片等辅助检查结果做出一个个的初步诊断。
一天半的考试,既环环相扣又有条不紊,大部分医学生在考试中表现出良好的问诊、查体、读图、读片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并且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和关爱病人的意识,当然在考试中也暴露出各临床医学系在学生培养上的差异,医学院正在进行认真分析并且制定下一步的整改意见。
据悉,医学院对部分参加OSCE考试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绝大部分同学对OSCE考试持肯定态度,给予了较高评价:“形式生动活泼”、“更有综合性,能体现学生的临床能力”、“更贴近现实,更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胜过纸上谈兵”。对本次OSCE中存在的不足如站点不够多、模型与真实病人有差距、机考心电图、X光片不够清晰、时间安排过于紧张等问题,同学们也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医学院将不断地调整考试方案,力求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