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看了14个病人,初二看了12个,初三14个,初四25个,初五16个。这是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莫家骥的《志愿者工作手册》记录。
第一次在外地过年,加了5天班,看了81个病人。
莫家骥,去年7月参加上海大学生西部志愿者计划,到重庆市大足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挂职工作。刚到大足时,语言障碍曾经让他的工作很不顺手,“当地话很难懂,上了年纪的人又听不懂普通话,有的病人实在不能交流,只好转给当地的医生。”如今,小莫已经能够听懂一些当地方言了,工作逐渐得心应手,也适应了一周六天的工作强度。
24岁的莫家骥是家中的独生子,今年过年第一次没有回到天津老家,他说父母也很理解,“志愿服务期本来就一年,回家一趟会占用不少时间,我还是希望为当地多做点事,让其他医生回家和家人团聚。”
重庆今年下起了多年未遇的大雪,天特别冷,过年这几天,县城里很多店铺都关门了,没有网络,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他唯一一次社交活动,是除夕夜,被口腔科主任曾广荣邀请着去家里吃了一顿年夜饭,看了春节晚会。“逢年过节,曾主任都会邀请我,同事对我都很热情,他们老是说感谢我在这里服务,我都不好意思了,其实他们教会我很多东西。”
春节里的门诊依然繁忙。小莫说,牙疼不是病,但疼起来真要命,节日里犯牙病的人一点也不少,而因为医生少,工作量就成了平日的两三倍。他对新年的忙碌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这里人手不多,让当地医生回家和亲人过个团圆年,我累点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