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由同济大学6位专家组成的房屋应急评估小组开进了地震重灾区之一的广元市青川县,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就进入随时都可能再次垮塌的房屋。
专家组目的只有一个:早点为那些露宿街头的灾民找到可以安身的“家”!
余震来袭,记者熟睡中摔下床
昨日凌晨1点左右,四川江油市再次发生6.0级余震。记者和这6名同济大学专家都住在广元市凤凰宾馆7楼,距离江油市不足百公里。地震发生时,记者已经熟睡,但巨大的轰隆声将记者吵醒,剧烈晃动接踵而来。大约过了1分半钟,剧烈地晃动停止了,但地板上还是一阵阵较轻的震感传导过来。
此时,被摔下床的记者从地上爬起来,跑到门外,想看看专家们的情况怎样。结果记者看到他们都关着门,没有人惊慌。记者就喊了一声,结果一个房间的专家传出话来:“没事的!回去睡吧!过会儿我们就要出发去青川了。”声音平静,刚才的余震就好像是天空中刚刚打过一个雷一样平常。见专家们没有什么反应,记者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此时想起专家曾经说过,汶川地震过后,再次出现那样强度的地震微乎其微,而记者所住的凤凰酒店虽然底楼出现2米的裂缝,但7级以下的地震不会令其倒塌。记者再次躺回床上,心中还是有些忐忑。
专家到来让灾民看到希望
昨日早晨6点30分,由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吕西林带队的6名同济大学专家顾不上吃早饭,带着帐篷、睡袋准时从广元市向青川进发。穿过弯弯曲曲的盘山路,绕过随处可见的从山顶落下的巨石,9时20分,他们一行赶到了青川县城。在汶川地震中遭受重创的青川县城随处可见倒塌的房屋,更可怕的是一些摇摇欲坠的房屋残骸,随时都有可能造成新的伤害。而青川县城的街道上、广场上布满帐篷,住满了灾民。余震不断,剩余的房屋还可能随时倒塌,人们已经被地震吓怕了。
房屋应急评估小组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回家的希望。很多灾民立即就围了上来,青川县建设局局长杜久泉更是激动不已:“太好了!你们来是给我们壮胆了!”杜久泉介绍,由于一直没有房屋评估专家到达该县,该县没有能力判断哪些房屋可以继续住人,所以灾民至今全部被安置在大街上。另外,在搜救工作结束后,当地政府一直谨慎处理对危房的拆除。很多灾民想回家拿财物,但如果危房再次倒塌,后果将不堪设想;而强制拆除又害怕灾民难以理解。所以他希望6名同济大学专家能够给出权威的房屋评估结论。
6名专家明白:他们的评估结论将直接影响到灾民的财产安全甚至生命安全,换句话说,他们必须对每一份结论书负责。
不顾个人安危察看危房
评估工作立即展开,6人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为立即入住房屋进行评估,另一组为拆除房屋进行评估。记者留意到,这批专家走进一座座危房,他们甚至没有向当地提出要一顶安全帽,因为地震过后的青川县建设局内的确已经找不到完好的6顶安全帽。
吕西林带领第一小组先来到了青川粮食中心三单元楼。这幢楼并没有倒塌,但在记者看来已是摇摇欲坠,整个楼体上布满密密麻麻的裂缝,有的裂缝甚至有10厘米长,而楼门口上的前沿已经一半耷拉下来,随时有滑落的危险。但吕西林第一个钻了进去,见专家来评估,很多灾民赶了过来,却没有一个灾民敢跟着往里走。
记者也钻了进去,踏在散落着墙皮、砖块的楼道上,记者看见二楼的楼梯已经裂开了足有2指宽的裂缝,便立即停住了脚步。此时,吕西林一个人已经先上了二楼,然后回头喊:“一个一个上,不要两个人一起走,损坏的楼梯只能承重一个人。”记者有些胆战心惊地跟了上去,心里担心那些裸露的砖头随时会掉下来。记者身旁的楼体已经严重开裂,通过缝隙可以看见外面一线蓝天。
在二楼一个住户家,透过敞开的门,可以看见里面的电视机、热水器、桌子、天花板散块等横七竖八地散落一地。房子四周的墙壁都已开裂,有的露出砖块,似乎有随时倒塌的危险,看来,房屋的主人已经不敢回来了。吕西林看完二楼,又带领小组一个一个爬上了三楼直到六楼的顶楼。最后才作出结论:此房屋已不能居住,但灾民可以一个一个进入拿出小件财物。
找到部分可居住的楼房
就这样,专家一幢楼一幢楼地爬着、评估着,甚至要拿着手电筒深入到裂缝里去看房屋的结构。年近花甲的吕西林已半头白发,汗水已打湿他的白发,所有队员的衣服都汗湿了。他们评估的房屋大多有六七层高,而当记者爬到第五幢楼时,已经双腿发软,无力迈步。最后统计,吕西林带领的小组在4个小时内评估了23幢楼,而且部分房屋完全可以入住。而另一小组则评估了35幢楼,其中28幢需要立即拆除。
昨晚,吕西林对于找到部分可以居住的楼房感到很欣慰,他说:“至少可以解决部分灾民居住问题,这也是我们作出的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