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好多了!但没有‘开刀’的感觉啊”,今天,出了我校附属同济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灾区骨折伤员周老伯神清气爽。这时,在一旁的女儿笑了,联合为他治疗的骨科医师和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和插管溶栓术的血管外科医师也笑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月28日,在地震时被瓦砾等重物压伤,导致左径腓骨开放性骨折的四川崇州市的伤员周昌林,一进入同济医院,骨科俞光荣主任和血管外科龚凯在检查完伤势后说道。通过CT、超声检查等,最后专家诊断为:左胫腓骨骨折;左跟骨结节骨折;左下肢深静脉血栓。随之确定了治疗原则。
伤员家属告诉医生,伤员几度转运,都由于灾区条件所限,未能手术,仅给予石膏固定。骨折两周伤后,发现左下肢肿胀明显,皮温高,小腿上段压痛、叩痛明显,腿后侧有大片淤斑,左小腿段前外侧伤口外周红肿,有分泌物流出,左足跟部可见张力性红色浑浊,水疱,左踝关节活动受限。
医生告诉周老伯的女儿,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不正常地凝结,当肢体被长期束缚于一个狭小而不能活动的空间内时,血流因缓慢而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它很象“泥石流”,如果不加拦截,一旦血流加速,血栓就可能会脱落而导致肺动脉阻塞,可以在30分钟内就致人死亡,非常凶险。
然而,负责周老伯治疗的骨科梅炯医师发现:经过连续四天的溶栓治疗,药物抗凝融栓治疗的效果并不明显,周老伯的腿部肿胀持续加剧,证明血栓有进一步发展的迹象。怎么办?为了及时化解深静脉血栓造成的致命风险,医院立即组织专家进行全院会诊,会诊结果决定:要把患者出现生命危险的概率降至最低,立即为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和插管溶栓术!
为了确保安全,附属同济医院请来中山医院陈斌专家加盟。经过准备后,5月30日,周老伯在导管室双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上接受滤器植入术。术中造影显示:深静脉血栓已跨过髂-主分叉处,右侧髂静脉和腔静脉也已出现了血栓。汤敬东博士等在右股静脉处,将一种特制的鸟巢状金属滤网置入下腔静脉,并固定在血管腔内,以阻断下肢静脉脱落的血栓,防止肺栓塞的形成。经过30分钟,手术顺利完成,造影显示:左、右髂静脉血栓形成入导丝、长鞘,置入可回收型静脉滤器,在肾静脉水平下1CM处,滤器打开顺利,形态良好。病人安返ICU。返回后行正常剂量尿激酶溶栓。手术结束,医生们暗自庆幸:幸亏手术做得及时,否则一旦血栓发展至肾静脉水平,后果不堪设想。
术后经过溶栓治疗等,患者左下肢恢复正常,能下地活动并顺利康复。为了使灾区大量的骨折伤员避免伤后的并发症,汤敬东博士提出忠告:当发现骨折的伤员,应注意检查下肢是否有肿胀、静脉曲张等血栓形成表现,并保持下肢的相对固定,不应一味平展四肢,如果有条件。应现场做B超检查。还应在医生指导下早期适度活动,充分补充液体,避免止血药的应用,必要时可行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