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教工 校友 考生 访客

  • English
  • Deutsch

同舟济事

您的位置: 同济首页 > 同舟济事 > 正文

我校十多项科技新成果集中参展国际工业博览会(图)

来源:新闻中心 发表时间:11/04/2008 阅读次数:

从奥运会归来的燃料电池轿车,轻量化的电动微型车,已经产品化的系列绿色水处理剂,国产化的智能温室及其环境控制系统设施,用于东海大桥抗风的颤振控制措施,安装在桥梁上起减隔震作用的支座,连续采集和处理实时交通信息的路况系统……在11月4日开幕的2008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我校将自主研发的十余项拥有良好市场化前景的重要科技成果,集中在高校展区展出,以加快推进其产业化进程。当天上午,材料学院在现场分别与三家建材企业签约,转让外墙外保温系统技术。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教育部部长助理杨周复,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副主任徐祖信,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副主任王奇等,在我校党委书记周家伦、副校长杨东援陪同下,先后来到我校展区参观,认真听取介绍,并对其中多项成果表示出兴趣。

节能环保,是我校今年参展的许多项目的共同特点。这款引人注目的电动微型车,由于采用了镁合金的车架、天然纤维复合材料的顶棚、泡沫夹心增强复合材料的前仓盖和后背门等车体减重措施,大大提高了燃油经济性;展台上十多个玻璃瓶中颜色不一的液固体,是环境学院研制的系列工业水处理剂,它们无磷可降解,已在多个省份得到推广应用;建筑城规学院主持设计的北京奥运乒乓球馆,运用了可再生能源、自然通风、绿色照明等多种节能措施;节水龙头,出自由我校大学生创业基金扶持的上海济辰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包括我校在内的数十所校园中已有应用。

科技含量高、应用前景好,是这些成果的另一特色。现代农业研究院开发的“智能温室及其环境控制系统“,同时实现了对温室温度、湿度、光照等多个环境因子的自动调控,获2005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浦东建成的示范温室已运行7年,并在多个现代农业园中投入使用;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东海大桥抗风研究中首创性提出的颤振控制措施,确保了施工过程中和建成运营后的抗风稳定性,2006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桥梁系研发的“双曲面球型支座系列产品”,已在目前世界第一跨径斜拉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上投入运用,相关技术获2007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交通学院开发的“基于浮动车的实时交通路况系统”,核心技术在多个城市应用,获2007年建设部华夏建设科技奖一等奖。

此外,展出的还有我校校办企业铁大电信设备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用于监测铁路信号设备运用状态、保障行车安全,已在全国数十个铁道工程项目中600多站中安装使用、稳定运行;同济科教技术物资有限公司开发的“智能波耳共振仪”,已在上百所高校物理教学实验中使用;航天航空学院正在研制中的12座位及50座掠海高飞型地效飞行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