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教工 校友 考生 访客

  • English
  • Deutsch

同舟济事

您的位置: 同济首页 > 同舟济事 > 正文

国内首次重度“百草枯”中毒抢救成功

来源:附属市十医院 发表时间:12/11/2008 阅读次数:

我校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最近成功抢救了一位重度“百草枯”中毒的16岁安徽少年,在探索重度“百草枯”中毒的抢救方法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据悉,这位安徽少年是国内首次抢救成功的重度“百草枯”中毒病人。

人类急性中毒死亡率最高的除草剂---“百草枯”

百草枯又称对草快、克芜踪,我国台湾省称巴拉。本产品有二氯化物和双硫酸甲酯盐两种,化学上属联吡啶杂环化合物,化学名称1,1—二甲基—4,4—联吡啶二氯化物和二硫酸甲酯。但对人毒性极高,成人常规剂型估计致死量约为5~15ml或40mg/kg左右。它是人类急性中毒死亡率最高的除草剂,国外已报告死亡病例多达数百例,多由经口误服致死,其中误服常规剂型30ml以上的49例全部死亡。国内己有不少急性中毒病例报告,经口误服常规剂型30ml以上者亦均死亡。百草枯可经完整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但吸收并不完全,吸收后随血液分布至全身各组织器官,但肺中含量甚高,常大于血中含量的十至数十倍。百草枯对皮肤粘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全身中毒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尤以肺损害较严重,可引起肺充血、出血、水肿、透明膜形成和变性、增生、纤维化等改变,此外尚可致肝、肾损害并累及循环、神经、血液、胃肠道和膀胱等系统和器官。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剂,百草枯特异性抗体目前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目前临床上通常使用竞争性药剂、大剂量激素和抗氧化治疗。

探索重度“百草枯”中毒的抢救方法是各国医学专家目前面临的世界医学难题。

花季少年轻生 服用大剂量“百草枯”

10月15日清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接到紧急会诊要求,年仅16岁的安徽少年张明(化名)因急性肾功衰竭而求治,患者6天前因琐事与家人不快,不计后果地吞服剧毒农药百草枯达到数十毫升。

张明的父母带着他在安徽多家医院均无法治疗,在当地医院的建议下来到了上海。辗转多家市内大医院仍然无法得到能够治愈的办法。来到第十人民医院的时候,由于患者在当地以及上海市转辗多家大医院而延误黄金治疗时间,入院时已经产生包括肾脏、呼吸系统等多系统的严重损伤和口腔粘膜和咽喉部的严重灼伤,肌酶升高,此时患者情绪极度恶化,家属心急如焚。第十人民医院考虑患者病因特殊,病情危重,紧急组建联合专家小组,包括肾脏科、呼吸科、消化科、重症监护、精神心理科等多学科专家在第一时间共同研究患者病情,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同时由心理专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资深的护士对他进行个性化护理,缓解及对抗情绪,鼓励病人配合治疗。

国外专家携手 共克医学难题

在第十人民医院专家严密检测病情变化的情况下,由于治疗及时措施得当,患者肾脏功能逐渐恢复,但服用“百草枯”最严重的后果之一:肺部纤维化仍有继续加重趋势,第十人民医院及时与澳大利亚“南亚中毒中心”的医学专家进行联系,参考他们的建议并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调整了药物治疗的方案,结合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有效阻止肺纤维化的进展和肺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经过2周的精心治疗,患者安全度过了肾功能衰竭,感染和肺功能衰竭的多种“医学危险关口”,生命体征已经平稳。

一波三折 气胸急腹症再次危及生命

就在大家都感到欣慰的时候,由于早期肺的局部纤维化,10月31日,患者在咳嗽后出现气急加重,经CT证实患者出现右侧气胸,纵隔气肿和右侧腋窝前胸壁下气肿,严重的并发症再次威胁着花季少年的生命,经医院胸外科、呼吸科专家联合诊治,采取了最适合病人的方法,再次使病人转危为安。

然而,胸部的气体尚未完全吸收,腹部的病魔正在悄悄的逼近,11月4日,患者出现高热,腹痛,恶心伴右下腹压痛,专家考虑为阑尾炎急性发作,虽然阑尾炎平时是小毛小病,但是由于患者一般情况较差,气胸尚未完全吸收,专家综合考虑后给予保守抗炎治疗,同时调整了原先的抗纤维化药物治疗。12小时以后,症状未能好转,普外科专家紧急讨论,在肾脏科的、麻醉科的密切配合下行急诊手术,手术证实为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在肾脏科医生配合下给予了精心的治疗和护理,病情逐渐好转,气胸也及时吸收。

经过长达一个月的治疗,患者肾功能回复正常,肌酶也恢复正常,肺纤维化有好转,于日前出院回到家乡,再次回到了课堂。十院医学专家的敬业的态度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十院多科协作的合作精神也深深感动了病人及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