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教工 校友 考生 访客

  • English
  • Deutsch

同舟济事

您的位置: 同济首页 > 同舟济事 > 正文

我校2008年科研全面丰收

来源:新闻中心 发表时间:01/05/2009 阅读次数:

“应该说,2008年对于我校科研是个丰收年。”,科技处处长吴广明年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脸上写满了喜悦。2008年除了纵向课题立项收获丰硕之外,我校产学研合作的步伐十分稳健,科研基地建设成效喜人,人才队伍建设及军工项目均有颇多斩获。

2008年(截止11月15日)我校科研到款6.16亿,比去年同期增长25%,,其中纵向课题到款有明显增长,为3.92亿,比去年同期增长31%。“08年纵向课题大面积丰收主要得益于学校聚精会神围绕‘人才年、学术年、质量年’这个中心,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整合学科优势,对接国际科学前沿,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校内各部门、单位积极联动,共同努力。”吴广明介绍,申报的结果更是呈现出“传统强势学科势头更强,海洋等新生强势学科势头迅猛,基础学科冲劲十足,医学、生命科学成长迅速”等特点。

产学研合作步伐稳健。10月上旬,由青浦区-同济大学科技合作专项资金资助的首批8个产学研合作项目正式启动,内容涉及先进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环境与资源、现代农业、生物医药、交通运输等领域。11月,周家伦书记亲赴江苏无锡,参加崇安区政府与同济大学合办的软件工程无锡研究院成立仪式。据不完全统计,07年以来,同济大学与无锡市企业开展合作的项目达33项,总投资额超过7.5亿元。12月4日,我校校长裴钢与湖南省政府副省长郭开朗在长沙共同签署了省校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书,双方将重点围绕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湖南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建设、湖南省轨道交通产业和数字媒体产业等开展合作。与此同时,2008年,又有13名教师被聘为 “科技大使”,科技大使走出去,带着政府、企业走进来,到目前为止,签订100万以上的横向课题36个,合同总额7594万。

“科研基地建设,除了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以骄人的成绩通过评估以外,其它实验室的评估亦表现良好。”吴广明告诉记者,上海市金属功能材料开发应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结核(肺)重点实验室也通过主管部门的重点实验室评估。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优秀”成绩进入2008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的支持名单。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分中心等立项建设;依托我校医学与生命学科组建的心律失常分子遗传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已列入2008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报指南,目前正在申报。重大工程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也在申报中。截至目前,我校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已达28个。

科研人才队伍建设进展喜人。截至目前,2008年我校新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两项、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一项、霍英东基金3项、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4项、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跟踪计划两项、上海市科委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3项、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A类9项、上海市晨光计划5项;旨在鼓励更多人才脱颖而出,2008年学校又支持了第三批“同济大学青年优秀人才”77名。

科研成果方面。2008年,我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其中主持3项,为历年最多,同时获得我校第一个国家发明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获奖数量和质量均有大幅度提高,总计获得45项(2007年34项),其中主持22项(2007年16项);一等奖6项(2007年3项),其中主持3项(2007年2项);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8项(主持5项),其中一等奖3项(主持2项)。专利和论文稳定增长。到目前为止我校申请专利406项,其中发明专利346项;授权专利216项,其中发明专利151项。2007年我校收录论文情况为:SCI 495篇、EI 1043篇、ISTP 300篇,SCI、EI收录论文分别较上年增长12%和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