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教工 校友 考生 访客

  • English
  • Deutsch

同舟济事

您的位置: 同济首页 > 同舟济事 > 正文

同济专家设计北川地震博物馆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发表时间:01/22/2009 阅读次数:

记者昨日从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了解到,北川地震博物馆方案初稿已经交付北川县委、县政府讨论。地震博物馆主题定位“永恒北川”,规划建设时间4年,2012年完工。

■同济大学专家组设计

2008年5月22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对当地干部说,我们要再造一个新北川。这座老县城可以作为地震遗址保留,变成地震博物馆。这是总理首次明确北川废墟处置方式。绵阳市迅速组织人力一周时间便完成了《北川5·12特大地震国家级遗址博物馆及震灾纪念地规划研究报告》(初稿)。6月7日已将该报告上报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随后,同济大学专家组接手开始北川地震博物馆方案设计。

■规划有七条主题游线路

草案显示的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总体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包括县政府所在地曲山镇、任家坪及唐家山堰塞湖地区。

围绕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规划有七条主题游线路:地震遗址观光游,地震遗址考察科普游,救灾事迹体验游,震灾祭奠文化体验游,羌族文化体验游,山水风景观赏游,原野徒步考察探险游。

■提供两种游览方式设计

在规划方案中,提供了两种参观遗址的交通设计思路:一种是高架轻轨,以任家坪和综合服务区为起点,延伸至新县城北端科研区,结合县城新区、老区不同的功能区分或特殊节点设置轻轨站,高架轻轨引导参观者穿行于地震废墟之间,保持了行进路线与地震遗址之间的距离。

另一种是采用空中悬索缆车。这是以原真性保护老城区遗址、有选择地开放新城区遗址为原则进行设计的。空中缆车起点设置在任家坪进入县城的山道高地,终点位于新城对岸的龙尾山脚公众祭场。

为了体现对逝者的尊重,老城遗址保护区限制车辆进入。

■将建立安全保障系统

为了消除遗址博物馆区域在地质、水文及建筑方面存在的许多安全隐患及不确定性因素,专家组的规划成果已经从各方面对遗址博物馆现状进行调查、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建立安全保障系统,确保遗址博物馆内参观者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