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展示“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实施两年来的经验、成果,由上海市教委主办、我校承办的首届“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论坛”,5月30日上午在综合楼开幕,来自包括我校在内的17所沪上高校的170件大学生创新活动优秀代表性项目,在综合楼底楼大厅集中展出。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刘桔,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副主任王奇,中科院院士、上海市科协主席沈文庆,中科院院士、我校校长裴钢,常务副校长李永盛,校党委副书记马锦明,振华港机(集团)总裁管彤贤,香港瑞安集团董事长助理周永平等出席论坛。刘桔宣读教育部贺信;裴钢、沈文庆、管彤贤、周永平在创新教育高峰论坛上作大会报告;薛明扬在闭幕式上讲话;李永盛、王奇在开幕式上致辞并为《成果展》揭幕。



薛明扬在讲话中说,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实施两年来,已取得重大进展,产生了许多创新性成果。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实现上海“四个率先”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裴钢在大会报告中说,培养大学生是大学的重要功能,而培养创新性人才是其根本。同济大学将继续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充分利用国际交往优势,努力培养大批具备世界眼光、创新思维和工程素养的创新性人才。他还以一名科学家的身份对青年学子创新成才提出了建议。
当天,32个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还进行了分组交流,其中4个项目进行大会交流。我校刘立宇等同学的《千米级部分外锚斜拉桥模型试验研究》、俞为妍等同学的《虚拟地下空间中的人类逃生行为机制研究》、张帆等同学的《综合交通枢纽中行人换乘引导系统设计》3项目进行了分组交流,刘立宇还在大会上作交流。经大学生自主投票,产生了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我印象最深的十佳项目”,以及“创新活动计划”入围徽标。刘立宇、俞为妍同学分别负责的两项目入选“十佳”,金梦奕同学设计的徽标入围。


作为上海市进一步推进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 “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自2007年启动实施以来,已累计资助近2千个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每个项目给予1万元人民币资助,参与活动计划的大学生近7千人,覆盖了理、工、文、管等11个学科门类。这一创新活动计划重在让大学生兴趣驱动、自主探索、体验过程,并注重学科交叉与团队协作,让这些大学生有机会在本科阶段就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据了解,我校共有200个项目受到该计划资助,参与学生689人,涉及理、工、文、法、医等多个学科,其中有24项为跨学科项目。
我校土木工程学院顾祥林教授代表论坛专家组,对创新项目作了总体点评。他说,从这一批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来看,不仅反映了大学生对身边日常生活的关注,还体现出大学生对科学、对工程的热爱,以及良好的科学和工程素养。此外,大小学科之间的交叉、团队协作等特点也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