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教工 校友 考生 访客

  • English
  • Deutsch

同舟济事

您的位置: 同济首页 > 同舟济事 > 正文

附属市十医院应用新技术无创抢救窒息患者

来源:附属市十医院 发表时间:05/31/2009 阅读次数:

在气管镜引导下置入支架,撑开“塌陷”的气管,只花了短短的15分钟,便使窒息的患者自由呼吸。日前,我校附属市十医院呼吸科主任王昌惠教授成功应用新技术治疗重度气道狭窄导致的窒息患者,避免了常规的气管切开。

气道严重狭窄 生命危在旦夕

患者张先生因食道癌颈部淋巴结及气管转移而导致严重的气管狭窄,在家里已经无法平卧,刚开始还能坐着喘气,后来呼吸越来越困难,在某家二级医院急诊就医时使用大流量吸氧都不能缓解呼吸困难,生命危在旦夕。气道狭窄本身便是呼吸系统的急症,患者常因呼吸困难而窒息死亡,而张先生的情况则更为严重——因放疗导致颈部软组织产生疤痕和挛缩,使气道狭窄的情况更为复杂。

争分夺秒 “镜下”手术挽回患者生命

患者转送市十医院时,已经处于窒息的边缘,呼吸科主任王昌惠教授检查患者后,发现其气道狭窄十分严重,不到一粒绿豆大小的缝隙,与正常人的14毫米相比明显狭窄,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气道的通畅,否则患者随时会窒息死亡。王主任当即决定在气管镜直视下放置支架,以解除消除气道阻塞,恢复通气功能。

很快,患者被推入气管镜室,从气管镜下定位、送入导丝、支架推送器把支架送到预定部位,到支架释放、气管镜下调整位置,全部操作流程一气呵成。短短15分钟的“镜下”手术,就让患者能畅快地自主呼吸。

相关链接

气管镜介入治疗技术的应用,可通过支气管镜引导,经患者鼻腔置入支架,无需切开气管便打通原来狭窄的气道,让患者恢复自由呼吸,可有效缓解患者痛苦,使原本高难度的开放式有创手术缩短到了短短十几分钟,是目前解决气道狭窄安全、有效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