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作家、四位文学评论家,5月27日晚相聚我校第四届作家周重头戏——大型主题对话会,共论“文学•网络•影视”主题,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文学对话。这也为我校第四届作家周画上了圆满句号。
这两位作家分别是:《潜伏》小说作者、著名作家龙一,《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网络小说作者、著名作家慕容雪村,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麦家因临时身体不适而遗憾缺席;四位文学评论家分别是:《收获》杂志副主编程永新,著名文学评论家程德培,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葛红兵,我校中文系副主任张生。我校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马原主持了对话会。

文学作品增强了影视剧的文学性
文学与影视是何种关系?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潜伏》的热播,让小说作者龙一也备受关注。龙一说,他的小说只有1万4千字,提供给编剧的只是独特的人物、独特的戏剧结构,编剧、导演在电视剧创作中又投入了极大心血,对电视剧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电视剧《潜伏》正好应对了我们今天生活的需要,触动了人们生活中许多潜在的东西。他指出,影视剧和文学创作分属不同的艺术门类,需要两种技术和两种思维方式。
程德培表示,在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方面,《潜伏》的成功能给我们提供许多启示。尤其令人称道的是,《潜伏》电视剧创作人员怀有强烈的受众意识,“真正懂得什么叫人民大众,尤其懂得什么叫中国人民大众。”
在程永新看来,“今天电视剧市场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学的成果被嫁接到了电视剧当中,大大增强了电视剧的文学性。”
网络给文学带来了重大革新
网络给文学带来了什么?“几年前,一个放弃了文学梦的青年,突然有一天在网上敲了字,从此改变了人的一生。”慕容雪村讲述了自己在互联网上进行文学创作并迅速成名的传奇经历。他说,我在自己身上确实看到了一个非常大的奇迹,这个奇迹就是网络直接带来的。他还表示,在网上发表作品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反馈意见,有些意见对自己的创作很有启发和帮助。
葛红兵认为,网络带来了文学叙述技术上的重大革新,不仅是语言词汇方面,还有技术上的革新。网络文学应该充分运用电脑多媒体手段,将文字、声音、色彩充分地结合,文学的表现力会更丰富。
张生表示,无论是文学,还是网络,还是影视,都能给我们带来“奇迹”,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面包”。
本届作家周自5月19日著名作家阎连科开讲,随后著名作家王安忆、著名传记作家韩山碧、著名作家龙一分别在四平路校区、嘉定校区作专场讲座,以当晚这场主题对话会告终。作家周活动由我校人文学院中文系、我校中国文学中心共同主办,是102周年校庆系列重要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