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教工 校友 考生 访客

  • English
  • Deutsch

同舟济事

您的位置: 同济首页 > 同舟济事 > 正文

值得回忆的往事

来源:档案馆 发表时间:06/12/2009 阅读次数:

6月10日,一位老先生在前副校长陈成澍教授的陪同下来到同济大学档案馆。经介绍,我们得知这位老先生名叫孙世仁,他的祖父就是对同济大学创办颇有影响的清政府驻德国公使孙宝琦。

孙先生详细地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段历史:1900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来到上海,创办了同济医院。几年后,医院名声鹊起,但宝隆深感医疗设备不足和医生力量的缺乏,希望办一所医科大学。1905年,清政府派人去欧、美各国考察教育制度。同年,德国外交部、普鲁士文化部与清政府就在上海开办德国医科学校一事达成共识。1906年,在德国驻沪总领事参赞舍尔博士的号召下,设立了一个支持医学堂开办的基金会,并得到“促进德国与外国思想交流的科佩尔基金会”的协助。孙宝琦当时是驻德国公使,他积极促成了医学堂开办的款项和物品的筹建工作,共得到25万马克和价值8万马克的医科书刊及外科手术器械。这些物品启运前,曾在柏林医学院展览一周,德皇威廉二世和驻德公使孙宝琦莅临参观,以示重视和支持。这些物品对同济医院的发展和次年成立的同济德文医学堂帮助很大。

在缅怀先人的业绩同时,孙先生也表达了自己对同济的情怀:“我虽身居国外,但每年回国都要到同济校园走走,感受同济的发展、变化。在同济百年校庆时,还带头并组织海外侨胞捐款捐物,以表达对同济的关爱和深情。我要继承先人的精神,也希望济人济事济天下的同济传统能发扬光大。”最后他深情地说:“海外游子看到祖国的繁荣富强十分高兴,我祝愿同济大学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