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和22日,我校承办汉诺威孔子学院“孔子—莱布尼茨”跨文化对话国际研讨会在汉诺威老市政厅成功举行,吸引中德嘉宾和听众一百多人参加,获得了公众和媒体的关注和一致好评。
此次研讨会的缘起是中国教育部周济部长和德国下萨克森州克里斯蒂安•乌尔夫州长2007年的会面。当时双方认为,随着孔子学院在汉诺威市(莱布尼茨工作过的城市)成立,完全可以举办一次跨文化的对话活动以促进相互理解。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以孔子和莱布尼茨这两位哲人为名的跨文化对话国际研讨会终于揭开帷幕。
研讨会分为专业报告日和专题讨论日,下萨克森州州长(由经济部部长代表)、科学和文化部部长,中国安徽省省长,汉诺威副市长等嘉宾出席致辞,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孙宜学副院长代表同济大学致开幕词。

在首日报告日中,孔子学院邀请了中国和德国的孔子、莱布尼茨以及中欧跨文化交流研究专家,就孔子在“欧洲的接受”、“莱布尼茨与中国”、“莱布尼茨和礼仪之争”、“中国和欧洲的现代迷思”、“中国和德国对待历史的态度”、“言语和非言语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作了专题报告并回答了听众提问。

在第二日专题讨论日中,中国和德国专家分别就中德经济、中德政治和中德媒体展开对话,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陈翌副研究员、上海德国中心主席Sommer、北大青鸟集团张万中副总裁、中国驻德国使馆姜峰参赞、北京大学连玉如教授、下萨克森州前议长和莱布尼茨协会会长Wernstedt、奥登堡市长Schwandner、凤凰卫视邱震海博士、德国《明镜》周刊驻京记者Lorenz、《世界报》驻京记者Erling、前《Stern》驻京记者Geiges、《欧洲新报》出版人陈茫等出席。听众踊跃提问,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不少德国人表示,类似规模的活动在汉诺威还是第一次举办。
汉诺威孔子学院计划把“孔子—莱布尼茨”跨文化对话国际研讨会办成固定的中德对话平台,每年轮流在德国和中国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