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日益严峻的挑战,我们人类该如何积极应对?在即将于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前夕,由拜耳集团、同济大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举办的首届“拜耳—同济—UNEP可持续发展论坛——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11月16日上午在我校中法中心报告厅开幕,来自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及公众代表共200余人与会。

我校党委书记周家伦教授、拜耳集团董事会董事普利思博士、UNEP亚太区副总代表德辰女士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我校副校长伍江教授主持开幕式。
周家伦在致辞中说,同济大学是国内率先从事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高校,一直将可持续发展学科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同济大学共建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自成立以来,积极致力于为亚太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做贡献。此次论坛聚焦当前日益紧迫的全球气候问题,旨在探讨减缓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新思路。
作为“拜耳—同济可持续发展教席”资助下研究课题的初步研究成果,《2009上海—曼谷—东京—悉尼碳排放及气候能源政策对比研究报告》,由主持这一教席的我校环境学院赵建夫教授在论坛上发布。研究表明,这四个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气温上升趋势,显示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上海由于人口密度大、经济增长较快,碳排放总量最高,单位GDP碳排放量也高;而东京无论是单位GDP碳排放,还是人均碳排放,均表现出色,并已建立起良好的气候变化应对政策框架;四个城市都实现了环境信息公开,包括部分气候变化相关信息。
基于这一研究结果,课题组还对这4个城市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建议:一是四个城市仍需进一步提高对气候变化适应及减缓的长效性管理;二是在制定政策时综合考虑气候变化的长期和短期效应,将政策制定与社会经济发展统筹考虑;三是积极建立政府、企业、公众等多元化的管理体系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许健民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所面临的挑战”的主旨演讲,阐述了我国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资源带来的直接影响,并提出了提高能源效率、建筑节能、交通节能、使用新能源、植树造林等应对措施。
本次论坛由四个“主题讨论”组成,与会嘉宾分别围绕“亚太城市气候变化的缓解和适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上海地区创建生态城市中的气候变化应对”、“绿色建筑及其能效”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公众参与”等四个议题进行了热烈研讨,并与在场观众展开互动。拜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柯尼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可持续发展项目主任Deo Prasad、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以及我校多位教授都在讨论嘉宾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