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教工 校友 考生 访客

  • English
  • Deutsch

同舟济事

您的位置: 同济首页 > 同舟济事 > 正文

退休教师厉仁玉援建西部希望小学

来源: 发表时间:06/14/2004 阅读次数:

今年9月,位于云南与缅甸交界的孟连县帕亮小学就要正式招生了。这所完小是由我校退休教师厉仁玉、日本学者富木坚等中日学者出资援建而成的。学校建筑面积2400平米,包括10间教室、提供200人住宿的男女生宿舍、一个标准篮球场以及少量教师宿舍,耗资200万元人民币。

孟连县隶属云南思茅地区,毗邻缅甸,是我国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山青水秀、云遮雾绕的土地却不养人,一般乡村自然村大都是一个教室、一名教师,进行的是复式班教学,孩子们上到二年级或三年级就辍学了。

厉仁玉老师1996年开始多次到云南调查当地民族建筑,被这里的贫穷深深地震撼了,除了散落在山坡的茶园和山谷底有限的水稻田,一无所出,孩子们绝大多数上两三年学就像他们的父辈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躬耕劳作。厉仁玉老师与大阪市立大学富木坚教授交往已久,情同手足。1998年,厉仁玉老师与长期从事中国民族建筑研究的富木坚教授在一次会议间隙萌生了想在云南援建希望小学,两人一拍即合,决定立即行动。

“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贫穷的根子在教育”,厉老师和富木坚等逢人就说。1999年,厉仁玉、富木坚等对孟连县帕亮村儿童入学状况作全面调查。听说有人准备援建帕亮小学,七里八乡的百姓纷纷把孩子转到这里,原只有两间教室的帕亮小学学生一下子激增至200余人。大家到帕亮小学这天是12月31日中午,正赶上孩子们吃午饭,一勺、一勺,孩子们依次走向饭锅,大多数同学打了饭径直就往宿舍,辣椒面、一点咸菜;旁边的菜桶仅有个别同学上前,所谓菜也就是一勺冬瓜汤;孩子们衣衫单薄,大部分同学竟打赤脚!这里是海拔超过千米的山上冬天!大家的眼睛湿了。“孩子们想读书啊!”大家捐资建立帕亮小学的决心更坚定了。

说做就做,学者们回去后立即开始为希望小学的事奔忙。厉老师积极与在沪的熟识企业联系、协调各种事务,他说,那时候我们的脑子里只有“帕亮”、捐钱。以富木坚教授为首的日本专家迅速成立了“帕亮小学建设会”,富木坚任会长,开展募捐活动。用“逢人说帕亮”来形容富木坚教授的生活一点也不为过。富木坚教授的行动得到好心人的积极响应,很快就筹到第一笔善款。可是这离理想中的帕亮小学差距太远了!

情急之下,富木坚打起自己住宅的主意。征得老母亲的同意后,富木坚出售了自己的祖屋,拿出三分之一捐作建设费用。2000年,厉仁玉、富木坚等为之努力的帕亮小学终于破土动工了。

边开工边教学。教室建起来后,帕亮小学的学生一下子又增加到400余人。“山区的孩子苦惯了,只要有书读。”厉老师说。没有床,孩子们就在地上睡,被连被,人挨人,孩子们依然快乐。厉老师一边监督着工程,一边在同济积极筹款,同济联合建设技术公司、同济监理咨询有限公司都以不同的方式为帕亮小学加柴添火;我校日本所的黄弘明老所长听说厉老师把多年的积蓄都拿出来了,二话不说拿出了1万元。

记者看到了援建者拍的录像,一所建制较为齐全的小学已初具模样,青瓦白墙的二层楼房在红土绿树的山峦上格外醒目,活动在小操场的同学们把莽莽群山搅动得生机勃勃。厉老师介绍说,当地很多青年教师纷纷申请来到帕亮小学,目前人数已超过20人,他们说“帕亮小学有前途”,小学成了当地百姓心目中的“明星”。“我们身上的责任更大了。”厉老师说。“学校已经快竣工了,但要做的事还很多。”厉老师说,目前耗资200万元人民币的小学除了篮球场外,其余都已交付使用。厉老师目前正在积极筹集款项建立“帕亮小学助学基金”,厉老师说援建希望小学是他这辈子最值得自豪的事,援建的过程就是心灵净化、升华的过程,可是由于大家都是并不富裕的书生,目前基金还没有着落,他真心地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

(稿件来源 新闻中心)(200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