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教工 校友 考生 访客

  • English
  • Deutsch

同舟济事

您的位置: 同济首页 > 同舟济事 > 正文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技术研讨会在同济召开

来源: 发表时间:06/28/2004 阅读次数:

(2004-06-28)

6月27日,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技术研讨会在我校沪西校区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由我校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和上海电气集团联合举办,有关部门领导和有关轨道交通装备研究机构与制造企业的科技人员以及我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师生200多人出席。主持工作副校长万钢到会致辞;市科教党委副书记、市发改委副主任俞国生代表到会的市有关委办局作了讲话。会议听取了专家们的大会交流报告,参观了'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科研成果展',并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技术领域的有关专家进行了专题讨论。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特别是地铁和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研究具有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交通装备以及关键技术是我国目前的主要方向之一。上海市也将这一领域作为科教兴市的重大项目之一。而作为具有多学科综合优势的同济大学,在这方面具有更大的'用武之地'。正如万钢副校长在大会致辞中所强调的那样'地面交通装备技术这是我校近期就要上马的'985'二期建设的二大支柱学科之一,本次会议是学校'985'二期建设起步阶段的一个重要会议。

俞国生代表市领导部门在讲话中表示,市里对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技术的研发工作很关注,要将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加强这一领域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技术研究这是市科技攻关29项重大项目之一,要求研发工作扎实稳妥,注重可持续发展。

会上,三位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技术领域的专家作了报告和交流。

中国交通运输学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我校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名誉院长周翊民教授以'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技术装备国产化'为题,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并通过各国城市轨道交通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和实践以及城轨交通技术装备国产化进展情况的透彻分析,探讨了城轨车辆进一步国产化的有关问题;

我校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刘友梅院士在题为'自主研发的系统集成'的发言中,强调了轨道交通运载装备的系统集成设计是自主研发的根本,并提出了利用上海现有优势建成具有强大工程依托的'产学运'产业集团,逐步形成上海地铁车辆产业群;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副院长谢维达教授作了题为'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化的策略'的报告,指出了上海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化的意义与紧迫性,通过对车辆装备关键技术的国内外现状的详尽分析,提出了上海发展轨道交通车辆产业的策略,强调了同济大学积极参与上海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化的实力和已有的作为,表达了同济大学将为上海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化和'科教兴市'作出最大的贡献。

大会报告结束后,与会者还参观了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科研成果展'。文字图板和实物展示的内容为我校近几年来在干线铁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磁浮铁路装备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其中最主要的研发成果包括:国家九五攻关项目中创造了294km/h的试验速度的铰接式高速铁路客车转向架及车辆结构;在由我校担任副总设计单位的国家九五攻关项目中创造了当时我国最高试验运行速度200km/h动力分散动车组;由我校主持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空联合制动系统成果,它打破了国外在这方面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的空白;由我校主持设计的上海地铁1号线SMB系列转向架,它解决了国外进口设备存在的安全可靠性隐患问题,该技术也得到了国外有关企业的认可和应用;由我校主持研制的列车网络系统,它是目前国内唯一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也是目前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装备中急需解决的核心技术之一。

在大会组织的专题讨论会上,来自学院和企业的专家学者们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情况,探讨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技术产业的发展战略'、'上海发展地铁车辆制造的战略与方针',并交流了'轨道交通车辆集成与总体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实践和有关经验。

(稿件来源: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