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7-23)
西街是福建泉州现存唯一的没有大规模拆建的老街区。泉州西街即将进行整治保护,其规划设计由同济大学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承担。据介绍,西街上的建筑是一个历史的延续,此次整治保护后保留下来的建筑可以是明清的建筑,或是宋元的建筑,也可以是现代的建筑。西街的历史风貌不是一个具体的时间,而是一个过程。因此,在此次整治保护时,只有改变西街面貌的建筑才会被拆除。
负责规划设计的阮仪三教授介绍,西街的整治归根结底也是为了保护,按照其本身原始状态来保护。8位文史学家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踏勘,每一个细节都走到了,非常难得。根据这些详细的踏勘报告,西街上的各类建筑更加全面地呈现在大家面前。以前我们说古建筑要'修旧如旧',现在也没有错,但是根据西街建筑的不同类型,这一原则也有所调整,可以说是更科学了--这就是'修旧如故,以承其真'。
西街现在具备四个特殊性,那就是原始性、完整性、可读性、可持续性。一条完整的历史街区,不仅有古建筑,还有树木、花园等,更是一个配套的大环境。走在街区上应该很容易地分辨出历史的年代,什么是明代的、什么是清代的,让人一目了然。
西街现在的原居民要保留,不能全部搬走。如果人们都从老房子里搬出来,那些房子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倒塌。整治后的西街,既要具备原始的历史风貌,也要具备现代化的基础设施,还要具备带动当地经济的条件,是一举多得的事。
据阮仪三教授介绍,目前西街上建筑本身就具有多样化,在规划中将这些提炼并分成五类。
一类建筑是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建筑将按照文物法的要求去进行修缮;二类建筑是比较好的历史建筑。修缮的方法同样是按照文物法,但在操作过程中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改动,而外观一般不能动;三类建筑是一般历史建筑,即保护价值稍微差一些。除了建筑外观可以稍做改动外,房屋内部也可以做大一些的改动,完善生活设施;四类建筑是准备更新的建筑,他们的建筑风貌已经改变的,例如门窗已经变为铝合金的,在整治过程中可以重新换回木质的;五类建筑是需要拆除的,这些已经不符合现在街区的历史风貌,或者是私搭乱建一类的。
(稿件来源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