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20天左右35℃以上的高温气候,患者骤增,日门急诊有时高达近4000人次,医护人员挥汗如雨,到点也下不了班……。战高温至今,附属同济医院日均急诊诊次近600人次,日均输液病人近800人次,同比分别增长50%和40%左右。面对持续高温,附属同济医院沉着应对,上下齐心协力战高温,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领导重视,动员鼓劲抓落实
上海进入高温天气后,医院成立了“医院高温季节医疗工作领导小组”。为切实重视和加强门急诊的医疗技术力量,医院在战高温之初就召开了全院动员大会和党政联席会议,专题调研、讨论、落实门急诊战高温工作,狠抓门急诊措施的落实,切实加强内科门急诊一线力量,确保抢救成功率,在源头上加强医疗质量,杜绝医疗差错及事故的发生。全院各部门主动调整工作流程和布局,切实提高病人满意度。医院的“绿色通道”检查预先登记制度,让抢救病人一路畅通,减少等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各部门备班人员加强培训和动员,以应对大规模食物中毒、中暑等突发事件,确保医疗安全。
二西病区:酷暑中的微风
夏日炎炎,气象台的高温红色预警已经连续播报了20天左右。在这烈日酷暑中,病人的痛苦显得更加突出,而其需求也显得更加迫切。二西病区的全体医护人员,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不搞一刀切,让病人选择使用毛毯、棉被或单被;病衣病裤除了每周统一发放两次以外,还可随病人的需要随时进行替换;热情治疗和护理住在走廊上的加床病人;对一些特殊病人允许带小台扇。高温还在持续,工作量还在增大,但他们表示将继续用更热情的服务为患者带去夏日的"凉意"。
中药房:为病人提供温馨服务
连续的高温使就诊病人数量节节攀升。中药房一天的处方将近200张,为了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他们除了耐心解释外,还带病人“参观”工作场所;关注和安慰等候的病人,指导用药;为口渴和行动不便的病人送上茶水;在收方发药的间隙,向患者宣传夏季中药保存的注意事项、服用时的饮食禁忌、乃至一些基本的养生之道。遇到用电负荷过大,无法及时煎出的代煎药,他们做好告知,第二天,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将煎好的中药送到病人家里,赢得了病人的赞扬。
收费中心:为病人提供便捷服务
针对夏季病人就诊集中在上午和晚间以及双休日的特点,收费中心采取了一系列便民措施:门急诊收费开足窗口;双休日增加收费窗口;为了应对突发事件、方便晚间病人入院,晚间入院登记搬到了急诊收费窗口;出院结账的职工为了让下午出院的病人尽早办理出院结账,利用午休时间看医嘱,为结账做好准备工作;为了方便病人、满足病人的需求,结账处职工延长工作时间。收费中心职工决心立足窗口努力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