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8-17)
近日,我校经济研究所所长陈飞翔教授在《文汇报》上撰文强调,上海经济应加快“走出去”步伐。 他认为,“十一五”期间将是上海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上海应当努力做好生产要素输出这篇大文章,适时有效地加快“走出去”的发展步伐。要加速资本要素的输出;鼓励技术要素的输出;推动管理与品牌等要素的输出,以较快地形成一种生产要素大进大出的格局,进而逐步地改变上海对外开放的面貌,从根本上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全文如下:
当今日益加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最具有特点的一个方面是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日益加快。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生产要素流动的全球化,以生产要素不同为基础的国际分工,正在越来越多地取代传统意义上的以产业差别为特征的国际分工。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活跃,科学技术在国际间转移不断加速,人员的跨国流动规模空前地扩大,这些构成了与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商品全球化时代明显不同的特征,形成了一种新的全球性竞争与合作的格局。
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长来看,对外开放的初期往往是大力引进生产要素而努力扩大商品出口,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大规模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来推动本国出口贸易的增长,进而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步伐。随着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对外开放经验的积累,发展中国家也会逐步地增加生产要素的对外输出,实现从请进来为主到“走出去”的战略性转变。显然,对外输出生产要素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走出去”的一个根本标志,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开始在更高层次上来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在更高的起点上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上海的社会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一些重要的指标来观察,目前上海的经济正在出现新的重大转折,生产要素相对过剩的局面已经形成,对外输出生产要素越来越成为现实的可能和必要的选择。比如,在人均国民收入多年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居民储蓄规模和企业经营规模都有持续的显著性增长,这表明过去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资金供给短缺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未来上海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是如何进一步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从而真正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输出生产要素对未来上海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随着经济结构转型速度的加快,我们需要为内部相对过剩的生产要素找到合理的出路。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们需要构造新型的综合竞争优势。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地扩大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我们需要努力形成新的比较稳定的供给来源。上述这几个方面的重大问题,传统的贸易扩张方式难以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只有立足于生产要素的对外输出,才能更好地拓展经济成长的空间。
“十一五”期间将是上海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上海应当努力做好生产要素输出这篇大文章,适时有效地加快“走出去”的发展步伐。面对日益加深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上海应当贯彻以要素输出换发展空间,以要素输出提高运行质量的战略思路。我们应当改变一下在对外经济交往中片面地看重商品和资源流通,轻视生产要素输出的传统观念,调整一下长期形成的在开放方面的弱者心态,增强主动“走出去”的竞争精神,下定决心搞活生产要素的对外输出,把上海的经济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一,加速资本要素的输出。根据著名经济学家邓宁的分析,后进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一个时期的大规模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之后,本身的对外直接投资也会随着经济的成长而快速地扩张,逐步形成引进外资与对外输出资本两者大体平衡的局面,这一点已经得到很多国家的经验的证实。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现在上海已经完全具备较大规模地输出资本的条件,要放手鼓励资本到效率最高的地方去发挥作用,从而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率。搞活资本的对外输出,能极大地提高资本的生产效率,客观上会有利于更好地引进外资。要发挥资本输出对其他要素输出的带动效应,进一步改进上海生产要素的整体配置效率。
第二,鼓励技术要素的输出。从市场经济运行的角度来分析,技术要素具有最明显的规模经济特征,即在扩大技术的使用范围时,所要增加的成本很低甚至边际成本为零。上海已经具备一些极有市场价值的技术,部分技术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领域,而在一些成熟的工业领域并不比别人逊色。“十一五”期间要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上的相对优势,以技术输出来支撑和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工程承包,把技术输出同其他要素的输出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加快上海“走出去”的步伐,提高上海“走出去”的水平。
第三,推动管理与品牌等要素的输出。管理模式、企业形象和商品品牌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经营来说往往是非常有战略价值的投入要素。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上海的企业在与国内和国外同等的竞争中积累了很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比如锦江集团的酒店管理经验等。企业的这些无形的生产要素可以与资本和技术等要素一样对外输出,也应当通过对外输出来发挥更好的效益。放开眼界,上海可以输出的生产要素是相当广泛和相当充裕的,我们应当通过积极的对外输出来更好地促进生产要素的积累。
过去二十多年的对外开放中,上海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大规模引进国外的生产要素方面,资本、技术和其他无形资产的引进规模史无前例,已经很好地形成了生产要素大进的局面。从现在起上海也应当努力加速生产要素对外输出的步伐,以较快地形成一种生产要素大进大出的格局,进而逐步地改变上海对外开放的面貌,从根本上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