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07)
在9月4日举行的上海奥运英雄表彰大会上, 万钢校长作为上海科技教育界代表,作了题为'以奥运健儿为榜样,在科教兴市主战场上奋勇跨越'的大会发言。作为上海科学教育界领军人物之一,万钢校长日前又接受了《文汇报》记者的采访,就奥运精神和科学精神谈了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作为清洁能源汽车项目的领军者,科技赛场上的冲刺者,万校长觉得,从搭建研发平台、培养科研团队,到确立创新制度,一项原创性重大科研成果的诞生,应该在该领域总体科研实力的突破,而不仅仅是'昙花一现'。他认为, '攻克技术难关就如找到一个具有天赋的运动员,可能只赢得一枚奥运金牌。而创立科学体系,就如找到一种最佳的训练方法,能培育出一批世界冠军。' 作为一校之长,万校长希望在公平竞争、激励创新的学术氛围中,有更多杰出青年学者,能尽快成长为科研领军人物。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万校长尤其赞赏'没有伤病'的刘翔所体现的科学态度,'科研也需要这样的精神。'他表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就是向科学要生产力和竞争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掌握先进科技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勇夺科教兴市的'金牌'。在这方面,科技界尤其要借鉴刘翔的科学态度,进一步增强科学观念、弘扬科学精神,勇攀高峰,'走通华山天险一条路'。
(稿件来源: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