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担任同济大学校长8个多月之后,裴钢校长昨天(4月24日)第一次与媒体记者见面,表达他对于大学特色办校、优秀人才培养、同济大学第二个百年新发展的诸多见解和思考,并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上海电视台、东方网等20余家中央和上海主流媒体的新闻记者近30人,出席了在逸夫楼举行的见面会。
大半年的履职,裴校长对大学之道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和体悟。在他看来,大学不惟有大楼、大师、大爱,大学之所以为大学,“最重要的是有大学生”。他认为,大学应该以青年学生为本,以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为己任。
“工程基础,科学知识,人文素养,社会栋梁”,这十六字道出了裴校长心中理想的优秀人才标准。既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又心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既能干,又肯干、实干,堪当时代重任。他希望同济学子都能成长为这样的栋梁之材。
已走过百年光荣历程的同济大学,将如何更好地走向未来?裴校长说,辉煌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我们要站在新的起点来谋划它未来的发展,一切都将是新的开始。
学校已将2008年确定为“人才年、学术年、质量年”,裴校长说,“人才“、“学术”和“质量”是实现同济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知名高水平大学目标的根本途径,其中人才队伍建设是第一要务,人才工作是各项工作的基础。为此,他提出了人才工作“四步走”战略,希望通过采取稳定现有教师队伍、引进高层次人才、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加强教师系统培训等四个步骤,从整体上推进学校的人才工作,并使其与学术、质量工作有机结合。
裴钢校长还就同济文科发展、人才引进工作、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等话题与记者们进行了交流。
会上,副校长李国强还向记者们发布了我校2008年本科招生计划,介绍了将于本周六举行的校园开放暨招生咨询日活动。见面会由校党委副书记陆敏恂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