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教工 校友 考生 访客

  • English
  • Deutsch

同舟济事

您的位置: 同济首页 > 同舟济事 > 正文

附属市十医院最后一位地震伤员伤愈返川

来源:附属市十人民医院 发表时间:01/04/2009 阅读次数:

12月31日,在上海火车站K282次列车站台,一个特殊的乘客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2008年5月来沪的汶川县水磨镇黑土坡的地震伤员陈进福老人。作为我校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最后一位伤愈返川的地震伤员,陈进福老人与到车站送行的上海医生握别,在2008年最后一天登上了返川列车。

2008年5月26日,作为第一批转运至上海的伤员,75岁的陈进福因“左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伴严重感染”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从此开始了他为期7个月的在沪生活。刚入院时,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老人左腿受伤之严重还是让现场的医务人员倒吸一口凉气,由于被重物砸在左腿并且积压时间过长,他的左侧小腿中上段大块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大片碎骨外露,缺损区达到5*4cm2 ,整个小腿出现一个可怕的暗红色“空洞”。

在医学上,严重创伤致胫前大块软组织缺损伴感染一直为治疗的难题之一。针对此种类型损伤,截肢常常成为理想的治疗选择之一,尤其在近年来,随着假肢设计理念以及功能的改善,截肢术常常成为医生治疗的首选。在前期的清创、死骨切除之后,经过上海市专家组的会诊,建议老人行截肢手术,然而,任何患者都对截肢有着本能的心理障碍,尤其老人在经历了汶川大地震等心理创伤后,尽管经医护人员详尽、耐心的介绍和解释后仍然坚决拒绝。

为了能不让老人截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制定了缜密的手术方案,为其施行保肢手术,这是一台挑战医学禁区的高难度复杂手术,医生将尽量保留患者肢体的原组织和肢体,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不仅仅是给老人一条腿,更是靠这条腿踏出以后的家园重建生活。经过长达7个月的细心治疗,老人原本小腿的“空洞”渐渐愈合,创面肉芽覆盖完全,新鲜皮肤封闭整个“空洞”,已经可以用拐杖协助行走。

75岁的老人在得知自己即将出院后,心情非常复杂,思乡之情是迫切的,但是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历时7个多月的治疗之后,已经和医院的医生护士们结成了深厚的友谊,护士小王在临走前的夜晚为老人收拾好行李,反复在耳边叮嘱老人在回家后的注意事项;为他治疗过的医生、护士、义工纷纷来到老人所在的第十人民医院3号病房楼和其道别。

31日晚上7点,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院长王兴鹏教授和党委书记费苛教授也专程来到病房为老人送行。在上海火车站,晚上9点的火车马上就要开启了,陈进福老人握着上海医生的手,眼里含着泪,声音嘶哑的说:2009年1月1日,我用上海专家保住的腿踏入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