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7-16)
我校外国语学院今年暑期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尊敬残疾人,关爱残疾人。日前,该学院团委和学生会已经组织多支志愿者服务队展开了尊残、助残活动。
外国语学院与杨浦区残联保持着长期的联系。只要残联需要大学生志愿者,学院就一定尽量提供人力支持。学院的帮困助残家教志愿者服务队已经坚持数年,为社区残疾人家庭的子女补习功课,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暑期实践活动中,他们的尊残、助残活动更深入了,大学生志愿者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受到了教育。
宣传身残志坚的先进人物
暑期中,外国语学院的多名名大学生志愿者经杨浦区残联介绍兵分两路走访了该区两名身残志坚的先进人物。双方共有的对于残疾人事业的热情,使得这两次采访变成了近两个小时的人生漫谈。受访者敞开心扉的人生自述、亲切和蔼的态度让采访的同学在愉快气氛中意外地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一位参加采访的同学说,他们表述的人生真谛虽然很直白简单,但却让自己受到了颇大震动和启发。当天晚上,负责采访的同学便将采访稿整理了出来。这稿子不仅是对这两位先进人物感人精神的宣扬,更是对尊重全社会残疾人的呼吁。
搜集无障碍便利设施资料
完善的无障碍便利设施是社会对残疾人的无声关怀,积极参与维护这些设施更是社会其他成员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无声表达。外国语学院志愿者小组成员带着这样一种认识,怀着为完善上海残疾人便利设施做点贡献的希望,决心从校本部出发步行实地拍摄上海各处无障碍便利设施的分布、使用和维护情况,以获得真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以便整理成材料提供给有关部门。在两天时间里,负责拍摄的同学不仅走到过人民广场、外滩,还来到浦东,穿越了世纪大道、东方路等浦东繁华路段。步行时间总计达十多个小时,在霉雨和烈日交替的日子里,无声地为关爱残疾人积极作贡献。
“无声的语言托起蓝天下的挚爱”
作为暑期实践尊残、助残活动的重头戏,参与活动的全体大学生志愿者日前前往四平社区,向该社区18名负责残疾人事务的工作人员教授简单的日常手语。为了搞好这次活动,实践组从杨浦区残联拿来学习手语的资料进行突击自学,同时又从网上下载了一系列简单的手语图解将其制作成展版。一切准备就绪。那天,上海的气温达到了入夏以来的最高值。走进社区活动用的平房,让人感到闷热难当。在这样的环境中,实践组的全体成员和指导老师却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一位小组成员在上面耐心地教,其余的人坐在18位工作人员的身边陪着他们学习并给予及时指导。从18位'学员'认真投入的学习态度、时不时的发问和轻松的笑声,就可以预见会有不错的教学效果。手语学习后,实践小组成员们铺开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无声的语言托起蓝天下的挚爱。这时所有在场的人都走到了横幅前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许下关爱残疾人的诺言。活动在高潮中结束了。看到那18位“学员”向“老 师们”道谢时都会自觉地附上手语。从同学们的笑容中能够看出这样的道谢正是他们最想要的。
“无声的语言托起蓝天下的挚爱”,这是外国语学院每位实践组成员衷心呼吁的,也是他们身体力行的。他们的行动,体现了同济志愿者尊重、关爱残疾人的的美好心灵。
(稿件来源:新闻中心、外国语学院)